目前碰撞測試大致有哪幾種?
為何要進行“撞柱子”的柱碰測試?
誰是“撞柱子”測試的開創者?
撞柱子是致命的事故場景之一,卻長期被公眾忽視,那么真的有廠家能在撞柱子測試中保全假人嗎?

當前碰撞測試的標準有哪些?
我們以比較嚴苛的美國公路安全保險協會(IIHS)和中保研汽車技術研究院(C-IASI)為例,正面碰撞是常見的一種,包括完全正面碰撞和偏置碰撞。IIHS的正面偏置碰撞速度為64km/h,車輛以40%重疊面積撞擊剛性壁障,模擬兩車對向碰撞的場景。中保研的類似測試速度也為64km/h。這類測試主要考察車輛前部吸能結構的表現以及安全氣囊、安全帶等約束系統的保護效果。

側面碰撞同樣關鍵。IIHS使用重約1.5噸的移動臺車,以50km/h的速度撞擊車輛側方,中保研的標準與此類似。側面由于緩沖區較小,對車身結構強度和側氣囊的保護效果要求高。

車頂強度測試是IIHS的特色項目,通過機械壓板測量車頂抗壓能力,評估車輛翻滾時的保護能力。此外,還有后碰撞測試,評估頭頸部保護。這些測試全面模擬了真實道路事故,但直至柱碰測試的出現,汽車安全評估體系才補上關鍵拼圖。

為何要進行“撞柱子”測試
根據事故研究數據,車輛直接撞擊樹木、電線桿、路燈、橋墩等柱狀物體的事故雖然占比不高,但致死率顯著高于其他類型碰撞。從物理學的能量角度分析,當車輛以50公里/小時的速度撞擊剛性柱體時,碰撞能量超過想象。

根據動能公式E=½mv²,一輛重1.5噸的車輛以50km/h速度碰撞時,產生的動能相當于從10米高處墜落的力量,大約3層樓高度。這些能量需要在極短時間內被吸收和分散,否則將直接傳遞給乘員。在高速碰撞中,柱狀物體幾乎可以“切開”車輛結構,破壞乘員艙。

想象一下,站在冰面上用滑板快速滑行。當你滑行時,速度越快,勢能越大,發生的撞擊力也會隨之增大。如果你撞到一個寬廣的冰墻,撞擊的面積較大,能量能夠分散開,沖擊感相對較輕。而如果你撞上一個柱子,撞擊面積就變得非常小,所有的能量幾乎集中到一點,沖擊力大幅增強,傷害也更嚴重。

誰是“撞柱子”測試的開創者?
撞柱子測試模擬的就是這種極端情況下的碰撞,能量無法通過變形分散,車體和乘員所承受的沖擊力自然更大。目前標準的撞柱測試屬于IIHS項目,模擬車輛以32公里/小時的速度與直徑25厘米的剛性柱體發生75度角碰撞,工程師可以驗證多個關鍵安全性能,比如側邊梁的強度能否抵抗侵入、側氣簾能否及時展開。

但IIHS的測試要比更晚,早在上世紀60年代,沃爾沃就建立了世界上首個專門研究汽車安全的實驗室。這里誕生了無數安全技術突破,比如人體工程學碰撞假人、側撞保護系統和側安全氣囊等,沃爾沃在21世紀初就進行了類似的撞柱測試,但這個測試僅是側面撞擊。

2025年,沃爾沃在推出XC70混動車型進行了更為嚴苛的正面中心柱碰撞測試。這是行業首次進行相關測試,XC70以50km/h的速度撞擊剛性中心柱,沖擊力集中在汽車前部的一小塊區域。測試車輛內布置了四個假人,模擬真實家庭出行場景:前排是成年男性假人和成年女性假人;后排則是6歲與10歲兒童假人,使用專屬兒童安全座椅和增高墊。

沃爾沃XC70在碰撞測試中保持了乘員艙結構完整、A柱沒有明顯變形,預緊式安全帶瞬間收緊,安全氣囊也及時展開,后排兒童假人在安全座椅的保護下,未與前座產生碰撞。當然,發動機、變速箱、轉向系統等關鍵部件也沒有擠壓進乘員艙,電池完好無損。隱藏式門把手在碰撞后主動彈出,所有車門可以正常開啟。

選車偵探觀點:有了自己的碰撞測試實驗室,沃爾沃不斷子啊碰撞測試中改進安全結構,自我挑戰的傳統一直延續至今,哥德堡的安全實驗室每年進行超過400次碰撞測試,首創的正面中心柱碰撞測試一方面證明了新款混動車型的安全性,另一方面也讓第三方機構的碰撞測試項目有了新思路。大家覺得這種測試怎么樣?歡迎討論。